行业干货|大模型标注都在标什么
2025-10-27发布
百模大战时代,数据标注作为大模型的启蒙老师,决定着大模型对世界的认知和输出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大模型的家族十分庞大,除了能说会道擅长推理的LLM(大语言模型),还有擅长看世界的视觉大模型、听声音的语音大模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大模型,标注内容也有着天壤之别。今天,一起来看看不同的大模型到底都在标些什么。

一、大模型的不同种类
首先认识一下大模型都有哪些种类,了解它们各自的工作特性和主要功能,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大模型背后具体的标注工作。
1. 大语言模型(LLM)
大语言模型主要处理与语言相关的任务,是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生成连贯文本、完成逻辑推理与知识问答的模型,像日常对话、文章创作、信息问答等都离不开它。
2. 视觉大模型
视觉大模型专注于处理图像和视频类信息,在图生图、自动驾驶的图像识别、医疗领域的影像诊断、安防监控的目标检测等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语音大模型
语音大模型主要负责处理语音相关的任务,如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TTS)、语音情感分析、声纹识别等。我们常用的语音助手、语音输入法等都依赖于语音大模型。
4. 跨模态大模型
跨模态大模型是突破单一数据类型限制,融合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模态数据进行预训练,具备跨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的模型。能够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并实现不同模态信息之间的转换和融合。比如能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对应的图像,或者根据文本生成相关的视频内容。
二、不同类型的大模型标注
在了解大模型的种类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不同大模型常见的标注类型和标注内容,看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标注人员是如何为这些模型做标注的。
1. 大语言模型(LLM)标注类型
(1)意图标注
ü 标注目标:识别用户输入文本的核心意图,帮助模型匹配对应的任务类型。
ü 标注内容:将用户文本归类到预设意图标签(如“查询” “投诉”“代码生成”等),若意图模糊(如用户输入“帮我处理一下文件”),需补充说明
ü 示例:当用户输入“帮我写一段Python代码实现数据可视化”,标注人员需判断意图为“代码生成”,并打上标签【代码生成请求-数据可视化方向】。
(2)文本相关性标注
ü 标注目标:判断
ü 标注内容:采用三级标注标准 ——
ü 示例:用户输入“请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模型输出“牛顿是 17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他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其中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标注结果为【弱相关】,理由“模型仅提及牛顿背景与第三定律,未解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与用户核心需求偏离”。
(3)多轮对话打分标注
ü 标注目标:评估LLM在多轮对话中的连贯性、准确性与上下文契合度,优化对话流畅性。
ü 标注内容:基于1-5分评分标准,从“回答准确性”、“上下文连贯性”、“需求匹配度”三个维度打分,并补充调整建议。
ü 示例:用户第一轮问“今天北京的天气怎么样?”,模型回答“今天北京晴,气温10-20℃“;第二轮用户问“那适合穿什么衣服呢?”,模型回答“适合穿薄外套,早晚可能会有点凉”(贴合天气情况,衔接自然)。标注打分:5分,理由“两轮回答均准确符合事实,且第二轮建议与第一轮天气信息高度匹配,对话连贯”。
2. 视觉大模型的标注
(1)图像分类标注
ü 标注目标:让模型根据图像整体特征,将其归类到预设类别体系中,实现快速分类检索,是视觉标注的基础。
ü 标注内容:基于多级分类标签(如“家电-制冷家电-冰箱”“服装-上衣-T恤”),观察图像核心特征(如外观、用途),标注所属类别,若存在多特征交叉(如“带印花的儿童T恤”),需补充细分标签。
ü 应用场景:电商平台商品分类,标注服装、家电、食品等商品图像,方便用户检索;相册管理中,标注“人物”“风景”“动物”等图像类别,实现智能分类。
(2)目标检测标注
ü 标注目标:让模型识别图像/视频中的特定目标,并明确目标类别与位置,比分类标注更侧重“局部定位”。
ü 标注内容:使用矩形框在图像上框选目标,标注目标类别(如“行人”“汽车”“红灯交通信号灯”),若目标存在遮挡或模糊,需补充标注(如“行人部分遮挡,可见上半身”)。
ü 应用场景:自动驾驶中,标注道路上的行人、车辆、交通标志等,为模型决策提供目标信息;安防监控中,标注异常目标(如未佩戴安全帽人员)。
(3)图像分割标注
ü 标注目标:实现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精细区分,让模型识别特定区域的属性(如正常/病变组织),需逐像素标注,是视觉标注中难度较高的类型。
ü 标注内容:采用像素级标注方式,用不同颜色或标签划分图像区域,标注每个区域的具体含义(如“正常肺组织”“肺部肿瘤”“血管”),确保区域边界精准。
ü 应用场景:医疗影像诊断中,对肺部CT、眼底图像进行分割标注,辅助医生定位病变区域;工业质检中,分割标注产品表面的瑕疵区域(如划痕、气泡)。
3. 语音大模型的标注
(1)语音转文字标注(ASR标注)
ü 标注目标:将语音信号精准转化为文本,是语音模型理解语音的基础,也是后续复杂标注的前提。
ü 标注内容:聆听语音片段,排除背景噪音、口音干扰,将语音内容逐句转录为文本,对模糊发音(如方言、语速过快导致的不清)需结合上下文修正,标注特殊情况(如“00:15 处有嘈杂背景音,不影响核心内容”)。
ü 示例:带有方言的语音“俺想去超市买点儿水果”,标注转录为“我想去超市买点儿水果”;包含轻微噪音的语音“明天上午9点开会”,转录时剔除噪音,保留核心文本。
(2)韵律标注
ü 标注目标:精准标注语音中的层级边界与节奏特征,让模型生成的中文语音符合汉语韵律规律,避免语句断裂或机械连贯,还原自然的中文表达节奏。
ü 标注内容:严格遵循中文韵律四层划分标准,采用韵律词#1、韵律短语#2、语调短语#3、句末#4标注各层级边界,结合停顿、重音补充说明 (如“哪#1来的#3, 回#1哪去#4!”)
ü 应用场景:智能音箱语音合成,通过韵律标注让回复语音更自然;有声书录制辅助,标注文本韵律帮助AI模拟人类朗读节奏。
(3)TTS打分评测
ü 标注目标:评估语音合成(TTS)输出的质量,一般从清晰度、准确性、流畅度多维度验证,有时也会加入自然度、音质等维度,视项目目标而定。
ü 示例:文本内容为“恭喜您获得一等奖!”,若合成语音发音清晰、语义正确但语调平淡,可标注为:清晰度5分(字音清楚无杂音),准确性5分(内容完整无误),流畅度4分(略有机械感)。建议“增强句首重音与句尾语调扬起,表现祝贺语气。
ü 应用场景:常常用于优化语音助手、虚拟主播等合成语音的表现力与听感质量。
4. 跨模态大模型的标注
(1)文本-图像配对标注
ü 标注目标:确保模型能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匹配的图像,或根据图像理解对应文本,是跨模态标注的基础。
ü 标注内容:查看文本描述与图像,判断二者匹配程度,标注
ü 示例:文本描述“一只白色的小猫在草地上玩耍,旁边有几朵红色的小花”,若图像中存在白色小猫、草地与红色小花,标注【配对准确】;若图像中小猫为黑色,标注【配对不准确】,理由“小猫颜色与文本描述不符”。
(2)文本-视频配对标注
ü 标注目标:验证文本描述与视频内容的关联性,比静态的文本-图像配对更复杂。
ü 标注内容:观看完整视频,对照文本描述,判断视频画面是否完整覆盖文本中的动作、场景、物体,标注
ü 应用场景:短视频生成优化,通过标注确保AI根据文本脚本生成的视频动作连贯、内容匹配;视频检索系统中,标注文本与视频的关联,方便用户通过文字搜索目标视频。
(3)图像-语音-文本三模态关联标注
ü 标注目标:验证图像、语音、文本三者的语义一致性,确保模型能实现多模态信息的联动理解与生成。
ü 标注内容:同时查看图像、聆听语音、阅读文本,判断三者是否指向同一核心内容(如“图像为‘小狗追球’,语音为‘一只小狗在草地上追着红色的球跑’,文本为‘小狗追红球’”),标注
ü 应用场景: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标注“知识点图像+讲解语音+文字摘要”的关联性,确保AI生成的多模态教学内容逻辑一致;无障碍辅助工具中,验证“图像描述语音+图像+文字说明”的匹配度,帮助视障用户理解图像内容。
三、结语
大模型标注是大模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大模型训练和优化的始终。从大语言模型的意图理解,到视觉大模型的图像识别,再到语音大模型的语音处理以及跨模态大模型的多信息融合,不同类型的大模型有着各自独特的标注内容和标注方式。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大模型标注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对标注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半自动标注、自动标注等技术或许会成为行业主流,助力解决大规模、高复杂度标注的效率难题。
相信在高质量标注数据的支撑下,大模型将在更多领域(如智慧医疗、智能驾驶、工业质检)发挥更大作用,为生活与工作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