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干货|智能驾驶中常见的数据标注——2D标注
2025-07-18发布
你是否好奇,智能驾驶汽车如何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精准“感知”周围的一切?其实,在智能驾驶的“智慧大脑”背后,数据标注起着关键作用。在智能驾驶中,摄像头是车辆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传感器之一,而 2D 图像标注就是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环节。
今天,让我们聚焦智能驾驶中 2D 维度的数据标注,看看它是如何为智能驾驶系统赋予“视觉智慧”的。
1、物体检测框标注
这是最常见的 2D 标注类型之一。标注人员会在图像中,针对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对智能驾驶至关重要的目标,绘制矩形边界框。可别小看这一个个简单的矩形框,它们精准地界定了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大致范围,就像是给智能驾驶汽车的 “眼睛” 戴上了一副能快速定位关键元素的 “眼镜”。
通过大量带有这种标注的图像数据训练,智能驾驶系统能够学会识别不同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例如,当检测到前方有行人的检测框出现时,系统就能意识到前方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减速或避让决策。
2、语义分割标注
语义分割标注比物体检测框标注更为精细。它要求对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都进行分类,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语义类别中,像道路、人行道、建筑物、天空、植被等。这就好比给图像中的每一个小色块都贴上了明确的 “身份标签”,让智能驾驶汽车能够更细致地理解周围环境。
对于智能驾驶系统而言,这种细粒度的标注信息有助于它准确判断哪些区域是可行驶的道路,哪些地方存在障碍物或其他需要注意的元素。比如,通过语义分割标注,系统能清晰地识别出前方道路的边界,以及路边建筑物、树木等非行驶区域,从而规划出合理的行驶路径。
3、车道线标注
车道线标注专注于在图像中精确标记车道线的位置和类型,如实线、虚线、双黄线等。这对于智能驾驶汽车保持在正确的车道内行驶至关重要。标注人员凭借专业的交通知识,仔细地描绘出车道线的形状和走向,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准确的车道信息。
系统通过学习这些标注数据,能够实时识别车辆所在的车道,判断是否需要保持当前车道行驶、何时可以进行安全变道等。例如,当检测到前方车道线为虚线,且周围环境安全时,系统就可以做出变道的决策;而如果检测到是实线,则会提醒车辆保持在当前车道,避免违规行驶。
4、红绿灯标注
红绿灯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指挥信号,红绿灯标注则是让智能驾驶系统准确 “读懂” 交通信号的关键。标注人员需要在图像中精准标记出红绿灯的位置,并且详细标注出灯的颜色状态,是红灯、绿灯还是黄灯。
这就如同给智能驾驶系统配备了一位 “交通信号解读师”,让它能清晰知晓当前路口的通行规则。标注的数据不仅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还可应用于交通流量监控、交通违章检测等交通管理领域。
5、人脸标注
人脸标注会对车内摄像头采集到的驾乘人员面部图像进行标注,包括面部关键点位置,如眼睛、嘴巴、眉毛等,以及面部表情和状态,如是否闭眼、是否打哈欠、是否低头看手机等。这些标注数据能让智能驾驶系统成为关注驾乘状态的 “守护者”。
系统通过学习,能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当检测到驾驶员出现闭眼、打哈欠等疲劳状态,或者低头看手机等分心行为时,会及时发出提醒,如声音警报、方向盘震动等,督促驾驶员集中注意力,确保驾驶安全。同时,对于其他驾乘人员的状态标注,也能为智能座舱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根据乘客表情调整车内氛围等。
6、特殊场景标注
智能驾驶面临的环境复杂多样,除了正常天气和光照条件下的场景,还需要应对雨雪天气、夜间、逆光等特殊场景。特殊场景标注就是针对这些复杂情况进行的专项标注。标注人员需要在这些特殊条件下的图像中,准确地标注出各种目标物体,尽管图像可能存在模糊、亮度不均等问题。
这些标注数据能够帮助智能驾驶系统学习在不同特殊场景下如何准确感知周围环境,提高系统在复杂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比如,在雨雪天气的标注图像中,系统可以学习到雨滴、雪花对物体视觉特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准确检测到道路、车辆和行人等目标,从而在实际行驶中做出安全的决策。
2D 数据标注作为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重要基石,通过物体检测框标注、语义分割标注、车道线标注和特殊场景标注等多种类型,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丰富而精准的视觉信息。
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着大量心血的标注工作,让智能驾驶汽车能够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安全、高效地行驶。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2D 数据标注也将持续优化与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